- 索 引 号:370405/2016-00078
- 主题分类: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区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时间:2016年03月03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16年03月03日
- 标 题:2015年台儿庄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 效力状态:有效
2015年台儿庄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5年,台儿庄区工业经济“喜”“忧”同行,一方面传统产业得到扩充,特色产业稳步发展,转型升级取得突破;另一方面煤炭、水泥等产业效益下滑趋势短期内难以有效逆转,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拉动,全区工业发展任重道远。
一、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从工业生产情况看,2015年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较1-11月提高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小范围内起伏波动,全年基本保持稳定。
从产品产量看,2015年度重点产品产量增幅分化明显。1-12月份,水泥产量下降15.2%;熟料下降22.3%;原煤下降7.4%;洗精煤下降50%;发电量下降3.8%;机制纸及纸板增长1.0%;白酒增长36%;布增长12.7%;纱产量增长13.5%。
从效益情况看,2015年以来我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持续低位运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3.4亿元,增长0.8%;实现利润14.7亿元、利税25.7亿元,分别下降10.0%和7.6%,降幅较年初分别扩大11.2和6.1个百分点,呈现持续走低态势。
从与全市比较看,2015年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市平均增幅2.2个百分点,在全市6区(市)中居第四位,比薛城、峄城分别高2.2、2.7个百分点,分别低于滕州、山亭和市中3.1、2.3和2.0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总量均居第五位,仅高于山亭;但利润、利税降幅较其他区(市)有所改善,居全市第三位,分别高出全市平均1.7、2.2个百分点。
二、工业运行主要特点
(一)重点工业企业运行稳定,行业间分化明显。大中型企业中,王晁煤电、青纺联、海扬王晁、丰元化学等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45亿元,企业生产运行平稳,效益较同期小幅提升或基本持平,对稳定全区工业经济起到重要作用。全区水泥产量累计达712.8万吨,同比下降15.4%,区水泥公司、联合王晁、创新山水、山水水泥等水泥企业产能利用率维持在50%-85%之间,水泥产量下降的同时效益状况不容乐观。
(二)传统产业实现新扩充,支柱行业平稳增长。今年以来,我区全力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调整,老工业企业由产业链底端向顶端不断迈进,部分传统支柱行业保持平稳增长。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4亿元,同比增长0.7%;纺织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69亿元,同比增长6.7%;造纸与纸制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41亿元,同比增长4.2%。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成效显著。煤炭行业加快化解过剩产能,于6月底关闭闫布煤矿;水泥行业加快技术改造,脱硫、脱硝等一系列节能环保措施得到落实。随着部分重点项目的建成投产,延伸了产业链条,加快了以初级原料加工为主的传统产业向发展高附加值终端产品的转变。
(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态造纸,荣华20万吨涂布白板纸投产,恒宇30万吨羊皮纸、秦氏10万吨装饰原纸、非尔德5万吨滤芯纸项目正在建设;高端精纺成效初显,青纺联、海扬王朝、联润新材料等三家高端纺织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4%,青纺联11万锭、联润10万锭纱线达产达效,色纺和酒店纺织品项目顺利推进,形成30万锭纺纱、3000万米牛仔布产能;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达9.2%,以金山、瑞隆等企业为主体,推动全区专用设备制造产业向专、优、特、精装备制造业聚集发展。尧程新材料投产,王晁污泥发电和生物质发电、华电风光发电等项目逐步建成投产,新兴产业发展迈开步伐。
三、工业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工业经济发展下行压力依然较大。14家区直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实现正增长的仅4家。2015年工业用电量累计下降5.11%,工业经济发展的先行指标仍处下滑趋势。原煤产量累计下降7.4%,煤炭价格下滑、产量下降引起采矿业产值下降16.0%,2015年全区非采掘业占比达98.1%,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水泥市场需求不旺,价格水平较低,产能利用严重不足,受国家政策及整体经济环境影响,未来水泥行情仍不容乐观。
(二)工业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较重。2015年,全区12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82亿元,同比增长3.0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75%,较年初下降了0.4个百分点,占比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低了1.42个百分点,仅高出山亭0.2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位。战略新兴性产业发展起步较晚,2014年战略新兴性产值增幅为-7.4%,全区8家战略新兴性产业企业,其中4家企业产品为节能环保型机械,2015年度暂不纳入统计范围,使得全区战新产值下降明显。先进制造业仍然处于培育阶段,并没有真正的发展壮大,新主导的项目和投资要取得效益还需要一定的周期,工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依旧任重道远。
(三)镇域工业经济发展明显滞后。镇(街)工业企业以木材、制衣、食品加工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主,大部分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这类企业普遍处于产业中低端、价值链中下游,利润空间较小,一旦市场环境恶化,就迅速面临“缺氧”。再者,镇(街)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政策编制不健全,缺乏对外商投资的足够吸引力,各镇(街)目前的工业大项目较少,工业投资、技改较少,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仍不牢固。
(四)新增规上企业减少,企业成长困难。今年以来,区直企业有鲁台机械、国风铝业、闫布煤矿等三家企业相继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主营业务收入不达标的企业国家局将从名录库中自动剔除。工业园、镇(街)都出现部分停产、半停产企业,存在部分“僵尸企业”,在库企业质量严重下降,导致全区工业经济效益下滑明显。小微企业受订单减少、资金不足、产品竞争力等问题影响成长困难。新增企业数量、质量略有下降,对全区工业经济推动作用小,未来新增企业工作值得关注。
四、关于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注重服务,打造经济发展新环境。区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与配合,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调度、分析,及时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实行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工作领导帮包制度,合理设置差异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对照任务目标,定期督查通报,充分调动各级抓工业转型振兴的积极性。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等工作,积极搭建企业融资平台,努力营造宽松发展环境,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服务。
(二)鼓励科技创新,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一方面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引进新产品、新装备和新工艺;另一方面在坚持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应完善相关搭桥机制及创新激励机制,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形成全信息化控制的生产模式,以信息技术引领产业改造提升。
(三)科学谋划,推动镇域工业经济新发展。各镇(街)做好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产业招商、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以“一镇一产业”、“一镇一特色”为抓手, 利用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区位优势,明确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差异化发展、错位发展,打造特色产业,形成比较优势。更加注重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先进镇(街)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龙头示范镇的引领带动作用。重点培育成长型小微企业,做好达标规上企业申报入库工作,积蓄工业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