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5/2008-00007
- 主题分类: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区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时间:2008年11月26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08年11月26日
- 标 题:2002年台儿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效力状态:有效
2002年台儿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工业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化、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加快城市化进程四大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放开搞活,加快发展,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综合
经济增长加快,综合实力增强。据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增速加快1.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8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4.82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8.3%。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6%,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7%,提高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7%,下降1.6个百分点。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4%、72.1%和21.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8.7个百分点和3.0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02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总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5.48亿元,增长3.8%。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全年粮食总产15.39万吨,下降13.0%。棉花总产506吨,增长22.5%。油料总产6149吨,增长15.2%。水果总产6365吨,增长20.0%。蔬菜及瓜果类总产69.21万吨,增长22.7%。全区新扩桑园面积30公顷、果园173公顷,拥有各类大棚18328个,初步形成了桑蚕、林果、瓜菜、“三水”农业、食用菌、畜牧等主导产业。粮经比例为60:40,经济作物比重上升4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比例为68.6:2.7:23.8:4.9。
林业生产不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13公顷,幼林抚育面积1108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2.9%。
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肉类、奶类、禽蛋产量分别为15044吨、536吨、8947吨,分别增长6.8%、110.9%、8.6%。肉猪、牛、羊出栏分别增长10.9%、8.3%、8.3%。大牲畜、猪、羊年末存栏分别增长2.1%、7.6%、7.1%。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1033公顷,水产品产量6015吨。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6.79万千瓦,增长11.4%。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44万千瓦,下降3.6%。农村用电量4648万千瓦,增长38.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31万吨,下降0.9%。年末耕地面积26067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3279公顷。
三、工业
2002年,全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克服各种不利影响和制约因素,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55亿元,增长17.2%。其中,国有企业1.76亿元,增长18.6%;集体企业1.76亿元,下降31.5%;股份制企业0.29亿元,增长13.4%;外商投资企业0.04亿元,下降53.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2.76亿元,增长10.3%。轻工业和重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3.06亿元和6.49亿元,分别增长23.3%和12.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水泥增长10.2%,机制纸及纸板增长26.8%,石膏增长17.0%,白酒增长27.3%,淀粉增长311.8%,配、混合饲料增长6.1%,纱增长0.2%,布增长122.2%,民用钢质船舶增长19.2%。原煤、洗精煤、发电量等产品产量有所下降。
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2.28亿元,增长26.9%;利税3.44亿元,增长32.6%;利润2.05亿元,增长31.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0.5%,同比提高21.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0.8%,提高0.1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6.9%,提高2.0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3.2次,加快0.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7.2%,提高0.4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区三级及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总产值3315万元,增长50.3%。有50个工程项目建成投产,有8个工程项目获优良工程。
四、非公有(民营)经济
非公有(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区非公有(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2%。非公有(民营)经济单位6294户,从业人员1.72万人,注册资金20035万元,纳税额677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8%、23.3%、65.7%和47.1%。其中个体私营经济纳税额2145万元,增长36.5%。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2002年,全区积极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战略,多渠道、多层次加大投资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900万元,增长29.5%。施工房屋面积42.13万平方米,增长16.9%;竣工房屋面积18.75万平方米,下降38.4%。在已开工的项目中,过千万元的项目16个,已完成投资20221万元。
以扩大规模和环保治理为重点的技改投资力度加大。全年更新改造完成投资9263万元,增长153.7%;环保治理完成投资1628万元。
非公有经济投资增势强劲,民办教育占较大比重。全年非公有(民营)经济投资完成30409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6.3%;民办教育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160万元,占非公有(民营)经济投资的13.7%。
国有单位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共完成投资15491万元,增长5.4%。
招商引资取得重大成效。全年签订招商引资合同210个;合同金额13.36亿元,增长7.9%;实际到位区外资金6.68亿元,增长7.7%。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
2002年,流通经济稳步发展,国内贸易保持良好增势,积极推动传统经营方式向新的经营业态转变,建成了苏鲁家具广场、华联超市、惠客隆超市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商贸企业新亮点。
商贸繁荣,消费趋旺。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活跃了市场,拉动了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808万元,增长11.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零售额6395万元,下降6.8%;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分别达到58485万元、7286万元,分别增长13.2%、28.3%;贸易业商品销售额105880万元,其中,批发贸易额61117万元,仅粮食销售额就达37870万元。
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431万美元,增长4.9倍。其中,进口总额46万美元,增长2.5倍;出口总额385万美元,增长5.4倍。出口商品以纺织品、玩具等为主。
实际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52万美元,增长15.0%。
七、财税、金融和保险业
2002年,全区各级财税部门全力组织收入,严格依法治税,深化财税改革,强化财政监督管理,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优化支出结构,保证了工资发放等重点支出需要。强化金融服务,大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运用多种信用工具,增加信贷投入,提高了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税收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国税和地税收入4091万元,增长10.8%。
财政收支平衡。全年地方财政收入9800万元,增长28.4%。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0%。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748万元,下降3.2%;地税部门组织收入3922万元,增长34.3%;财政部门组织收入4969万元,增长13.1%。区级财政收入6244万元,增长38.3%;镇、街级财政收入3556万元。地方财政支出15225万元,增长19.1%。支出项目中,支农支出增长33.6%,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23.4%,卫生事业费支出增长5.2%。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1770万元,比年初增加7402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0963万元,比年初增加6127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6666万元,比年初增加27215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1758万元,比年初增加13721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6629万元,比年初增加14627万元。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464万元,比上年增长59.5%。
八、交通、邮政、电信和旅游
2002年,全区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业改革,开展清理整顿运输市场秩序活动,道路运输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邮电通信业、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
公路建设及交通运输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56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38.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207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47.3万吨、货运周转量11534万吨公里,分别增长6.2%、1.6%、4.1%和7.4%。
港航业发展速度加快。投资353万元,对驻地船闸石坡护坡进行硬化、美化和绿化,使之公园化。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392万吨,水运周转量57414万吨公里,分别增长32.0%和3.7%。船舶运力达到40万吨。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的势头。全年邮电通信业务总量2388万元。年末本地电话用户3.3万户。
旅游业进一步活跃。旅游景区(点)10个。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8万人次,增长1.8%,旅游收入1.2亿元;接待海外游客160人次。
九、科学技术、教育、卫生、体育
2002年,全区积极贯彻科教兴区战略,努力推动科技进步,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学研究取得较大成果。全年取得市级以上重要科技成果20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4%。
中小学校舍改造和民办教育事业实现新突破。狠抓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多方筹集近300万元资金,新建校舍2500平方米。投资1250万元资金的新世纪武校已建成投入使用,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的胜利中学,已于2002年初开工建设,开创了台儿庄区民办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基础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分别招生3901人、5135人、2149人;年末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在校生29482人、16774人、6469人。小学入学率达到100.0%,小学升学率达到98%。全区高考再创历史新高,录取本科生222人,专科生574人。
卫生事业得到较大改善。年末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3个,病床863张,卫生技术人员1190人。全面推行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和社区卫生服务,加强了卫生执法,各类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
体育事业成果显著。全年举办区级运动会10次。在省级比赛中获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1枚;在市级比赛中获金牌21枚、银牌15枚、铜牌18枚。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285421人。
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继续提高。各级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加强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考核,逐步向“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方向发展,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2002年人口出生率10.2‰,死亡率4.7‰,自然增长率5.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元,增长15.1%;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4167元,增长4.4%。其中,食品支出1474元,增长2.9%,衣着支出736元,增长16.3%,教育文化娱乐支出631元,增长14.8%,设备及服务支出276元,增长5.4%。农民人均纯收入3120元,增长4.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39元,增长6.0%。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年共安置城镇失业人员1149人,失业职工再就业率为40.0%,城镇登记失业率2.4%;13290名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全年共收缴养老保险金1860万元;全区共有1400名城镇居民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保障款51万元;发放失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险金107万元。全区116个单位实行医疗保险统筹,参保职工5500名,收缴医疗保险金317万元。
年末全区社会福利单位床位510张。
注:(1)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工业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为全部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
(3)本公报使用数据为年报数。